来源:互联网新闻 时间:2020-04-29 15:32
新蓝网-中国蓝新闻客户端10月8日讯(浙江卫视记者 赵倬)G20峰会期间,浙江的青瓷、白瓷等传统瓷器受到国内外嘉宾的赞许。峰会过后,这些瓷器的销路怎么样?变短暂利好为持久红利,瓷器产业还需要做什么?一起来看记者的调查。
浙江楠宋瓷业有限公司
“没有货,国庆节都不放假了,整个公司都是缺货的状态。”
国庆期间,尽管浙江楠宋瓷业有限公司一直加班加点,但总经理郑一利却还在为缺货而烦恼。G20峰会期间,在国宴上的精彩亮相让这三套瓷器,从9月7日预售以来,销量已突破500套,其中有不少订单来自澳大利亚、英国等海外客户。
抓住了G20峰会的机遇,龙泉青瓷也因为一样的理念,享受到了G20带来的红利。
“造青”工作室
“邀月套盏限量300套已经售罄”
茶器“邀月套盏”,是G20峰会外方代表团团长夫人参观中国美院品茗休息时用的茶具。峰会过后,邀月茶器供不应求。为追赶进度,老板徐凌在国庆假期亲自上阵烧制。他告诉记者,邀月套盏限量300套已经售罄了。
国瓷、国礼订单火爆的背后,是否说明瓷器这个传统产业已经迎来春天了呢?在龙泉,集聚了300多家青瓷店的青瓷宝剑苑,几乎每家店里都摆满了一样款式的茶杯、碗具、生肖器物,价格很实惠,却少人问津。而一些有G20概念的瓷器,销量却明显增加。
泉青瓷店店主说:“有一些同款销量挺好的,卖断货了。其他像餐具,因为G20上也有人用,那种餐具也挺多人买的。”
瓷器存在同质化问题
瓷器企业以创新、人才改变,谋求新发展
在瓷器行业打拼多年的郑一利告诉记者,同质化是瓷器行业一直存在的问题。楠宋在成立之初也一度走过“拷贝制作”的路线,由于没有核心设计,产品很快出现滞销。为此公司组建了自己的设计团队,聘请两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为设计顾问,并每年更新新鲜血液,目前,整个设计团队平均年龄仅有27岁。
郑一利说:“我们得到了G20效应的烘托,更加坚定了在下一步工作当中坚定创作、创新、创造的概念。
如何从G20产品热销的背后汲取更多理念上的红利,青瓷之乡龙泉认识到要补上设计的短板,积极培养年轻手工艺创作人才。80后的王武,在龙泉市青瓷创作新秀队伍中颇有名气,如今已是G20峰会国礼《青莲》的主创者。
王武说:“我的梦想就是把我们青瓷的传统文化传承好,注入更多鲜活的力量,展现给世界每一个人,让我们的创作之路走得更长远。”